稀缺,意味着 2% 的选择,余下的 98% 没得选择。
如今持续每周的写作,最大的难点在哪?不在写本身,而在于选题 —— 选择写什么主题。持续写作并不是为了写而写,它是为了满足自身,于我,就是每周一次的思维训练,那么围绕什么主题进行训练自然就成了核心点。而每次主题选定后,都伴随一段深度的思考、内容的回忆、联想、搜集、整理,逻辑框架的构建,最后再一气呵成的写出来。这是数小时高度集中的浓缩注意力消耗,所以每次都期待能选到一个让我能兴奋起来,感觉值得去思考、去写的题目。
因而,写作本身就是一个关于选择的活动,而值得写的东西,本来也是稀少的。
稀少
2% 的人创造内容,而 98% 的人消费内容。
写作,就是这么一件少有人从事的活动。一开始是觉得偶尔有了感触或灵感就写写,这种没有约束感的写作最终的结果就是一年下来也没写出什么东西来。灵感这么飘忽的东西,似乎总也不来。后来,觉得需要增加点限制,保底平均每月至少写一篇,就像每月要去健一次身,跑一次步类似。就这样带着个限制,写了五年,也算是写出了点东西。
近年,把这个限制提高到了每周一篇,会带来更大的消耗,但我逐渐想清楚了它的意义。这就是一个 2% 的选择,即使写一篇没人读,最基本的价值对自己也是一次头脑的思维训练。就像每周健身一次,肯定比每月去一次效果更好。而一个写作者只需要持续去写对自己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就好,从一篇两篇到一百两百篇,也许瞬息之间,其中某篇就和更多的人产生了共鸣,变成了所谓的爆文,让你的文字产生更大的意义。
在和菜头的公众号(槽边往事)看到有人留言:“菜头叔,我可以写,但是,没人看,就非常难受...都大半年了,看得人还是二十几个...心累啊!”。和菜头的回复是:“我写了十年的时候,也只有 400 人看,半年时间很长么?”。
当